正值冬季,氣溫相對下降了許多,在外感覺到冷的時候,很多人認為喝酒能夠暖身,但事實卻不是如此,喝酒并不能達到御寒的目的。本期“健康真相知多少”,重慶市健康教育所為大家科普為何“喝酒暖身”的方式不可取。
在外御寒不可用喝酒的方式,喝酒后會有熱乎乎的感覺,是因為酒精刺激身體表面的毛細血管,使血管變粗,血液加速流向皮膚所致,感到溫暖的僅是皮膚表皮。同時,在酒精刺激下,人體肝臟處儲存的血液也會流到身體表面,人自然會感到體表熱乎乎的。但這只是暫時現象。事實上,因身體散熱速度加快而付出的熱量,比酒精供給的熱量還要多。由于受酒精刺激,血管不能及時收縮防止血液向外輸送熱量,身體的熱量在大量丟失后,人會感到更冷,有時還會冷得起雞皮疙瘩。
雖然飲用少量白酒有活血化瘀、通經絡的作用,但是一定注意不要超量。有肝病的患者、消化系統疾病患者應禁酒。飲酒每天以50克以下為宜,如喝白酒最好控制在30克左右,淺嘗輒止為宜。
其實,相比喝白酒,喝粥、喝姜茶更能御寒。天氣寒冷時,喝上一碗熱粥,既可以健脾養胃暖身,又可以增加身體御寒能力,如糯米紅棗粥、八寶粥、小米粥等最適宜。此外,喝姜茶也是不錯的選擇。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飯前或者飯后半小時喝杯姜紅茶,可發汗解表,溫肺止咳。(項江韻、肖雪)